夷陵要闻

下堡坪乡何以实现“点麻成金”

2024-05-15 08:33  编辑:夷陵融媒体

天麻是一个富民产业,在有着“中国天麻之乡”称号的夷陵区下堡坪乡尤为如此。

下堡坪乡位于大巴山脉的荆山支脉,是我国种植天麻和天麻交易最繁忙的地方之一,并没有格外显著的区位优势,何以实现“点麻成金”?

日前,记者驱车抵达该乡时,街上背着背篓的,骑着三轮电动车的,店铺门口穿梭的,嘴里讲的都和天麻有关。

2023年,该乡2万多名常住人口,有八成以上的居民从事天麻种植、收购、加工、销售等。乡农技中心主任谭克华表示,“在下堡坪乡,几乎能种天麻的地方都种了天麻。”

张光荣是当地一家合作社的负责人,上世纪90年代开始,就“下海”捣鼓天麻生意。自2011年和朋友创建宜昌神农天麻专业合作社到现在,营业收入翻了近十倍,2023年达到4753.6万元。

传统种植方式一是破坏林地,二是破坏土壤肥力。“这样的方式还能发展多久?”张光荣也有担忧。

从土地里长出来的“黄金”,却和土地“相克”。

“矛盾在于一种叫做蜜环菌的真菌。”谭克华介绍,天麻是菌异养植物,需要寄生在蜜环菌等木腐菌上,传统种植多会砍伐木材,破坏生态;其次是蜜环菌提供养分的时候,也会“污染”土壤。

下堡坪乡适合种植天麻的土地为4.5万亩,在土地资源有限的背景下,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?

加快创新升级,推动种植方式蝶变,破解土地资源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。

近些年,下堡坪乡积极鼓励市场主体和农户加快探索创新,并予以相应政策扶持,让不少靠天麻吃饭的人看到了发展信心。

宜昌鑫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祥东就是其中之一。2023年,他带领下堡坪乡种植户前往贵州等地考察袋装、桶装天麻栽植等先进种植方式,并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。

在手机相册上,他向记者展示了一块10亩左右的“试验田”,“田”上立体交错,天麻大小适宜、黄而明亮。

“这是集中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效益,单产大约比传统种植高出20%至30%。”张祥东笑着表示,现在还处于试验阶段,希望政府能给予更多支持。

“一平方米的袋料至少可以节约三分之二的木材。”“一平方米的土地至少可以装三至四层袋料。”陈道峰是下堡坪乡下堡坪村党支部委员,也是一个老天麻种植户,去年跟着张祥东一起前往贵州考察。

陈道峰说,最近准备在自家田里“试验”袋料种植,如果成功,会给乡亲们推荐。

关于天麻种植,记者在下堡坪乡还看到一件新鲜事。在一家工厂内,两个栽种着天麻的白色塑料筐内里面竟没有土壤,全靠谷壳代替土壤作为培养基,而一根20厘米左右的柴棒生长着30多个大小均匀、形状饱满、色泽鲜亮的天麻种子。

工厂老板数了数天麻上正露出的芽,大拇指大小的天麻上生长着7个嫩芽。

这位老板介绍,这些嫩芽就是天麻种,相比传统方式培育的天麻种数量足足高出了一倍。“这是我们今年自主研发的一个项目,在全国都比较少见,希望能试验成功。”

这些故事是下堡坪乡加快“点麻成金”的缩影。乡党委书记刘勇表示,将努力摆脱传统路径依赖,不断以新技术、新方法推动天麻产业转型升级,给子孙后代既留下绿水青山,又留下金山银山。

(来源:三峡日报 责编:谈金临)